護老難

盧佩儀 | 2007年01月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於2031年,香港65歲以上人士佔整體人口比例24.3%,代表未來香港每四個人中,將有一位是長者。雖然政府對人口老化問題開始表示關注,並逐漸加強正規長者服務,例如:院舍、家居照顧及醫療服務;但另一方面,協助非正規護老者的服務未有顯著的上升。

  經常有報導有關照顧者因照顧壓力及不忍長者被病魔煎熬而作出殺死長者及自殺行為,以行動顯露了社會忽略了照顧者的需要,及照顧者因需要照顧長者的情況下長期受壓;如政府再不加強有關非正規護老者的服務,類似的家庭悲劇將不斷發生。對於此情況,政府至今還沒有積極回應。

  孝義之禮、奉養至親是中國社會影響至今的傳統觀念,很多香港人還保存此美德,期望能達至老有所養、老有所屬之舉。現今大部份體弱的長者亦是家庭中的長輩,而主要照顧者多是存有真心孝道者,期望能讓體弱的長輩於社區中得到家人的關懷及最好的照顧。

  但在香港,這個高消費、高競爭的社會中,要維繫一個家庭的經濟平衡,對大部份家庭來說,需要各正值壯年的家庭成員外出工作,而照顧長者的工作可能加重了家庭成員,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經濟及體力負擔。主要照顧者亦可能因需要兼顧多方的事務而令個人身心疲累,影響精神健康。

  現時大多數的非正規照顧者,未能正面面對自己所受的身心壓力,亦不會主動對外尋求社會上的支援,只求盡量以個人或家庭中的資源,讓長者得到照顧。長遠來說,此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之舉,對於長者或照顧者,可能亦不是最合適的策略。政府及各福利機構宜多加教育,提醒非正規照顧者留意個人的身心健康,並提供實際的協助,強化非正規照顧者的資源網,以達至真正老有所養,老有所屬的目標。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