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奇故事 (一)

* 衞達明 | 2014年12月

  兒時很喜歡聽故事,遇有長者們說故事,就擠身人群中,靜心聆聽。同時自己也喜閱歷史書藉,是以對歷史故事,更加偏愛。說故事的老者稱:上世紀二十年代,廣州一漁民在白鵞潭附近捕魚,驀然見一巨魚在網邊掠過,漁民異之,自恃壯健且深諳水性,乃潛水窮追,上下左右、曲曲彎彎,甚至深入海底,一直尾隨,忘路之遠近,至極深處,巨魚失卻影踪,不可思議之事,立刻出現眼前,至此河水竟似刀切一般,有如一幅水牆,不再流動,過了水牆,地面乾涸如陸上;前面赫然有一座巍峩宮殿,金璧輝煌。漁民心裡既驚且喜,乃信步前行,步入大殿,裡面空無一人,及至步入內殿時,祇見有一老者,白髮紅顏,修長白髯,身穿古裝白袍,正低眉閉目,合掌參禪,盤膝而坐於殿中央的蒲團上。老人前面有一水晶盤,上面擺放着五顆大如雞卵的明珠。漁民好奇,揀選了一顆紅色明珠,放入褲袋,然後掉頭回轉。在殿中盤桓時,陸地上面的雙門底(廣州市區地名)買賣古董的討價還價聲,清晰可聞。

  上岸後,將紅色明珠向珠寶行業兜售,有業界老行尊,取了紅色明珠,端詳研究,突然醒悟,此乃火珠。於是向漁民查詢明珠從何而來,漁民據實以告。此一老行尊頓有所悟,宮殿中老者,乃黃蕭養,其人正閉關入定潛修,前面水晶盤載的五顆明珠,乃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寶珠;如果他醒來不見火珠,廣州全市將會被焚為一片焦土。事情傳至當時在廣州主政的陳濟棠,乃召漁民入衙署,好語勸諭漁民將火珠放回原處,以免廣州遭逢巨劫,並許重酬予這位漁民。漁民領命,將明珠潛水循原路入宮殿,放回原處。回岸後,當局防他再去取珠,乃以重金給他作安家,而將漁民殺掉。

  細查黃蕭養其人,乃當時南海縣冲鶴堡東邨人,幼年時因父親欠地主債務,乃父將他交給地主以抵贘債務,他則在地主家作奴僕。某日一僧人路遇黃蕭養,知此少年終非池中物,乃具銀兩向地主將他贖出,於是他隨僧人去了。他與僧人相處期間,從僧人處學懂醫術,乃為當地農民醫療疾病,頗得當地農民好感。1449年己已明朝正統十四年,當時地主與官府壓榨農民更甚。黃蕭養巧遇一江西藉人士,志同道合,共同組織起義軍,反抗官方。首先率群眾圍攻廣州城,四十天不能攻克,,後來轉攻佛山,因當時這裡有鑄幣廠,可惜亦未能攻下。廣州城守將,使人向黃蕭養招安;而黃亦有意歸順,可惜守將突然暴斃,而招降亦就此作罷論。

  最後黃蕭養招集三百餘艘漁船,在珠江採取行動,究竟官兵訓練有素,且兵源充足,起義軍敗北;事出離奇,黃蕭養乘坐的漁船,前面竟然有兩大白鵞引路,使他得以脫離險境,後來白鵝竟能背著黃蕭養向霧霾中逸去,不知所踪。白鵝潭以前是無名字的,經此役後,當地人就將這裡命名為白鵝潭。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