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佚名 | 2007年12月

個案

  李主任今年五十九歲,將屆退休年齡。他平時身子不錯,沒有甚麼大病,只是案頭工作多,運動少,又有吸煙習慣。李太知道她家翁是因中風而去世的,所以很擔心李主任的健康。幾經催促之下,她才勸服李主任到醫生處作身體檢查。

  經醫生檢查後,發現李主任的血壓很高,上壓是200mmHg,下壓是100 mmHg,從心電圖所示,他的心肌已有肥大跡象,顯示他的高血壓已有一段日子。這對李主任來說真有些晴天霹靂,他自覺平時精神奕奕的,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高血壓,及日後對健康有什麼影響。醫生先安撫李主任的緊張情緒,然後向他詳細解釋高血壓的成因及治療方法。 

什麼是高血壓

  血壓是心臟收縮時將血液泵入血管所加於血管壁的壓力,這種壓力的量度單位是毫米水銀柱(mmHg)。心臟收縮時的壓力叫收縮壓(俗稱上壓),心臟舒張時的壓力叫舒張壓(俗稱下壓),通常的血壓是上壓120 mmHg,下壓是80 mmHg,但正常血壓並不固定,睡覺時血壓降低,心情緊或吸煙時血壓會上升。在一日內,血壓變10至20 mmHg是很平常的。

  隨著年紀增長,血管壁硬化,血壓亦同時遞升,所以老人家的正常血壓是較年青人高的。那麼,什麼才算高血壓呢?當血壓持續地高過一個限額,令致身體各器官受損,這就叫高血壓。60歲以下的標準是140/90 mmHg,而60 歲或以上的標準是160/90 mmHg。不過偶然的一兩次血壓過高,可能是基於多種內外因素,並不一定代表高血壓,所以醫生除了量度血壓讀數外,也會檢驗病人身體其他情況,如眼底檢查,驗血、驗小便、照肺和做心電圖等,看看有無長期高血壓所產生的病狀,還可能需要隔兩三個星期,再量血壓,才可斷定是高血壓。

成因

  高血壓的成因九成屬原發性,即成因不明。而另外一成屬繼發性,即身體有其他疾病如腎病、內分泌失調等,導致高血壓。

徵狀

  一般人都誤以為高血壓的人會有頭痛、頭暈及易倦等徵狀。其實大部份患高血壓的人,都沒有任何徵狀,像李主任一樣,精神奕奕的,只是經醫生檢查時才發現。有另一個誤解是肥人或緊張的人才會有高血壓。事實上,任何人都可能會有高血壓,年紀愈大,可能性愈高,所以人到中年以後,應該定期(每3至6個月)檢查血壓。

併發症

  長期高血壓可導致很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臟衰竭、冠心病、中風、腎衰竭等。未經醫治的高血壓是無聲殺手,但只要及早診斷及接受治療,是可以防止或延後併發症,避免不必要的死亡。 

治療

  現代醫學有很多治療高血壓的藥物,治療效果通常都很理想,但病人必須充份合作,定時服藥及作長期檢查。有人以為服用高血壓藥物一個短時期,待血壓降低後,便不用再服藥,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現時所有降壓藥物,都不能根治高血壓,病者不按時服藥或擅自停止服藥,都會令高血壓失去控制,引起併發症,所以病者應遵從醫生吩咐服藥,同時作出生活及工作上的調整,如停止吸煙(吸煙和高血壓都是心臟病及中風的高危因素),保持理想體重,避免多吃糖類、脂肪和含高膽固醇的食物。最近有醫學研究顯示,減少進食鹽,可以降低血壓,所以太鹹的食品也要避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定時作息,充足睡眠,適量及持續的運動等,都對身體有益處。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