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奇故事(二)

*衞達明 | 2015年01月

  民間傳奇故事,古靈精怪,我對以下兩則比較有趣,是以牢記在腦海中,七十多年來,仍有餘興;不過時間久了,可能有些疏漏,敬請有識者包涵包涵。

  話說劉伯溫輔佐朱元璋東征西討、統一天下,自然意氣昂揚,心情興奮,不言而喻。一日往某省巡視,見一諸葛武侯廟,建築宏偉,香火鼎盛,善信往來進香,絡繹不絕。伯溫奇之,下馬意欲入廟參觀,當他步上石階,昂首一望,赫然見廟宇拱門之上,懸一大匾額,上寫「天下軍師諸葛亮」字樣。伯溫鄙之,自忖:我為明朝平定天下,諸葛亮不過跼處巴蜀,雖有六出祁山,最後客死五丈原,怎可自稱天下軍師。立即傳令同行差役,將這匾額拆卸下來。但當匾額卸下,放在地上時,意欲將之翻轉打碎,可是當差役將匾額翻轉時,見後面還有七個大字,寫着︰「一統山河劉伯溫」。還有四行細字寫着︰「我主不為你主福,你才不及我才高。五百年前知有你,五百年後你知誰?」伯溫看罷,內心悚然起敬,立刻命人將匾額掛上,發足急步離開。怎料走約一百步時,草地上突然發現一塊石頭,伯溫因踢中石頭而停頓下來,於是命人檢視石頭,原來石頭刻有一行字,寫着︰「百步而後止」字樣。伯溫至此,不由不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並贈金廟宇,叮嚀廟祝,好好管理廟堂。

  另一故事發生於清乾隆年間,一葉姓人家,經營生意頗有所獲,葉某慈善為懷,年內賑災濟貧,不可勝數。可是葉某年逾五十,膝下猶虛,其妻乃求神拜佛,到處向神廟燒香頂禮,冀求早獲麟兒,俾得香燈有繼。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未幾葉妻果然身懷六甲,產下麟兒,這時候,葉某在自己商行中,生意正旺,應酬於眾多賓客中驀然後堂來報:「夫人正產下麟兒,請老爺為小少爺取名。」葉某在百忙中,不假思索,回答:「孩兒就叫融堂吧!」他自言自語:商行中,融融洽洽,賓客滿堂,以融堂為兒子命名,也不錯吧!

  彌月之日,各方親友前來道賀,真是高朋滿座,賀客盈庭,商行為之擠得水洩不通,這時候有一僧人在門外化緣,葉某見狀,邀請入店,給予享用上好齋菜,僧人感其誠意,用膳之餘,順便看看孩子,對葉某說:「貴公子將來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能否長久享受,那要看你的家山和積德,方能享此厚福。」說罷道謝離去。

  孩子長大,一路由科舉而進入官場,官至三江總鎮。

  話分兩頭,一日乾隆卧病,晚上見一紅面大漢,從外而來,恭敬地站立床前,說道:「大哥病狀如何?」房外守護太監,一無所知。好幾晚都是如此,乾隆倒很驚訝,早朝時,詢之羣臣,無人能解答。大臣行列中,竟有一人出班跪稟:「陛下乃劉皇叔劉備托世,前來問候的乃他的金蘭二弟關雲長。陛下何不問他三弟在何處?俾使隔世兄弟得以團聚……。」果然晚上紅面大漢又來請安,乾隆開聲問道:「三弟在何處?」答道:「三江總鎮葉融堂。」乾隆紮醒,立即傳旨,要葉融堂火速晉京朝見。當葉融堂接獲聖旨時,心想:聖旨如此催廹,豈非迫我上京入罪,於是畏罪自盡。

  如果他不是自盡,以後榮華富貴不在話下,可惜他家門積德不夠厚,錯失大好良機。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