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馬拉松

*阿 蘇 | 2010年03月

  假如早前的渣打馬拉松能推遲一星期舉行的話,起步時的氣溫會是舒適的18度而非酷熱的24度。大家極可能再聽不到那位一臉茫然的跑手,在接受記者訪問時驚呼:「死喇!我好似乜嘢都唔識嘅!」,也看不到另一位選手在終點前20多米虛脫倒下,被工作人員匆匆抬離跑道的「震撼」場面,更看不到那名中年參加者疆直地躺在路中央昏迷不醒的嚇人情景。

  可是世事並非由假如組成,而人生更没有太多如果,今年的渣打馬拉松還是在潮濕、翳熱和大霧中完成。結果有逾千五名跑手抽筋,50多人被送院醫治,當中3人更一度被形容為情況危殆。賽後,社會上有一些評論指不應在酷熱潮濕的二月底舉行馬拉松賽事,以免參加者要「搵命搏」,或者應將完成時限放寛至6小時,使跑手能有更多時間「捱完」這「三橋三隧」的高難賽道。

  身為跑手之一的筆者,雖然賽後也落得滿身臭汗、雙腿痠痛,但我對主辦機構没有半點怨言,因為我自己決定參賽,亦没有人逼我「搵命搏」。相反,我更想多謝主辦機構的妥善安排和一眾工作人員、義工、甚至觀眾的鼓勵,使我能完成這場嚴峻的挑戰。

  筆者深明馬拉松跟人生一樣絕不是鬧着玩的,没有付出,絕對没可能得到甜美而珍貴的果實。所以在報名參賽後,便積極練習,即使在農曆年期間11、12度的低溫下仍多次堅持在寒風細雨中孤單地練跑。當確定是要在高濕酷熱下比賽時,我便調節策略,準備以慢速完成頭半程,期望能留前鬥後,保留體力應付連翻上高落低的下半程,更降低要求,不奢望在3小時內完成全程。

  比賽正式展開後,筆者不理會身旁狂奔的跑手,堅持按計劃慢速前進;但體溫仍迅速升高,要不斷在水站喝水,更要以濕海棉抹頭、頸降溫來保持頭腦清醒。說實話,比賽過程當中,我也會有放棄的念頭,特別是當猛烈陽光照得我連眼也不願張開,或滿載棄權跑手的巴士緩緩在身旁駛過時,我也有停步上車、了結痛苦的衝動;可幸在水站義工的不停鼓勵下,我繼續拖着繃緊的雙腿跑向銅鑼灣。在最後的7、8公里時,我已無力氣以跑步方式來完成上坡路段,只能一步一步的行上位於林士街、夏慤道和馬師道的天橋,但總算也能在4小時半內捱完全程的42.195公里(大約相等於從上水彩園邨沿公路至沙田市中心來回的距離)。在此,我要向那些義工再次致謝,是你們的鼓勵,我和其他跑手才有力氣和鬥志跑下去。

  事實上,馬拉松比賽有如人生的縮影。過程中,絕少人能風平浪靜順利地渡過,困難總是一個接一個在面前出現,而且多會在你仍未作好準備迎戰時便現身殺你一個措手不及。所以,每個人都應不時作好面對困難的各樣準備,當中包括解決問題的知識和鬥心,也當然包括非常重要的健康身心。當困難出現時,所有埋怨甚至投訴它為何出現或為甚麼偏偏在這時候出現是没有用的。再多的如果和假如也無助克服面前的難關,我們可做的就是以堅持的態度和不放棄的精神去面對。雖然,有時候我們需要別人,甚至專業社工的協助和鼓勵,就如馬拉松跑手也需要在水站/救護站尋求協助,但離開水站/救護站後,我們仍得靠自身的力量和毅力好好地完成各自的人生馬拉松!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