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投資北京頤養中心

*陳頴文 | 2007年07月

  人口老化不獨是香港的問題,上海也從九十年代開始,市中心的養老院就出現「一鋪難求」的情況,外國投資者已經開始瞄準中國養老院產業,中國養老院產業可能在今後成為外資投資的新熱點。早在九九年,中國就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中國六十歲以上人口已達一億三千萬。與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屬於未富先老。發達國家進入老齡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都在五千至一萬美元以上,但中國目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剛超過一千美元,應付人口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然而,中國自改革開放後,仍造就了一批經濟上足以為父母支付養老院開支的人。外國投資者瞄準的正正是這個龐大的市場。中國對外國人投資房地產市場制定嚴格限制,但外國投資者已經發現了一個新的投資機會——私營養老院產業。德國最大的社會服務企業奧古斯汀集團旗下銀齡養老院,是首批進入中國新興養老院產業的外資企業之一,它計劃在北京市中心西北四十多公里的小湯山,建立擁有五百多幢房屋的養老住宅區。 不久前,國內第一家頂級外資養老院在上海國際醫學園區落戶。按照計劃,這家外資養老院將於二零一零年上海世博會前投入運作。該項目的總投資額達九億四千萬元人民幣。據稱,頤養中心除了住房外,還將設有健身房、圖書館、小型劇院,以及大面積的綠化園林。早前,商務部副部長廖曉淇與當時的財政司長唐英年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四》(簡稱《CEPA補充協議四》),香港服務提供者將獲准在廣東省,以獨資民辦非企業單位形式辦養老機構,試點提供養老服務。引入港資在廣東創辦養老機構,相信可以改變廣東省養老機構嚴重不足的現狀,從根本上緩解廣州養老市場的供需矛盾,還能將先進的養老管理理念帶到廣東,是廣州百多萬長者的福音。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