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提的三件事──(一)借錢

*佚 名 | 2009年08月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以經濟為中心的社會。因此,也可以說,人們所過的生活,就是經濟的生活。

  所以,親戚朋友之間,免不了社會金錢上發生借貸往來的關係。──也是「華洋轇轕」的一種。

  本來「朋友有通財之義」。朱柏盧甚至說:「兄弟叔姪須分多潤寡。」但時至今日,這種熱腸古道純厚風氣已日漸陵替。一方是時代演變;另一方面也因存心不良貪婪險惡的人好利忘義所造成。以致人們存着戒心。 

  不說現在,就是幾十年前,許多舊式商店的「櫃圍」(掌櫃)先生收支錢銀的地方附近都會貼上一張「至愛親朋,賖借免言」的字條。這是恐怕有些人「劉備借荊州,一去無回頭。」先提警告,免開尊口。 

  事實上,有些人在借錢的時候,為了求達目的,不惜編造一些「動人之以情,說之以理」的理由,所謂「口甜舌滑」,令人無法推搪,不得不予以接納.但錢一到手,便去如黃鶴。即使將來見到了,他這借錢的事,好像從沒發生,更休想能夠收回。於是「前人打怕後人」(這是廣東俗語,意思是:前人立下一個壞榜樣,使後來的人遭受不良影響。)又產生了「有借有還千百轉,有借無還一次完」的流行諺語。 

  同時,有些借錢的人,開始便根本沒有償還的打算。而且錢到了手,便隨便花費,當是白白得來的。倘若對方後來追索緊急,又迫於情勢,不得不還,便唯有向第三者「下手」.借來償還。結果弄到信譽掃地,牽累到那些誠實而確有需要的人。 

  因此,退休後計劃創業、投資或其他需要經濟支援的人士,在進借貸之前,最好先考慮:(一)對方和自己的關係。(二)對自己的了解程度和印象如何?(三)能否取得他的信任?(四)自己有無償還借款的把握?(五)承諾還款期間(須稍寬裕,免失信用。)粵諺說:「唔怕三幾日,至怕就擰嚟。」(即寧願信任聲明須三數天方能還款,而不信「一會兒便拿回來的人──他們多數失信。」經「知己佑彼」的詳細分析,認為有確實把握才可啟齒。(孔子說:「不可與言而與之言,謂之失言」)免得大家難過。 

  不過「上山擒處易,開口靠人難」,即使失敗,也不必氣餒。最實際的還是曾國藩說的:「能儉約者不求人。」這是在職時應常常記取的座右銘。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