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 痛

*羅永森 | 2009年03月

  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英語及體育老師, 我喜歡尋根究底, 不斷追求事實真相,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我經常留連圖書館, 閱讀不同書籍, 尤其是醫學的書籍.

  話說回來, 在1977年我到意大利羅馬中央體育學院參加一個教練訓練班, 在聽說意大利的皮鞋款式新穎, 一口氣買4對回港, 就是這4對鞋, 產生了一段漫長的醫療事故, 我高高興興穿著新穎款式的意大利鞋, 但我發覺到腳跟開始痛起來, 我於是改穿一般運動鞋, 痛楚沒有了, 我仍不服氣, 是意大利鞋有問題嗎?

  我請教做跌打醫師的親戚, 他用家族珍藏的藥酒跟我推拿按摩, 痛不但沒有消除, 還加劇了, 我不斷反覆証明意大利鞋是沒有問題的, 有問題的是我的腳踝, 我找骨科醫生診療, 照x光片, 照片証明不是結構問題, 醫生給我在腳底兩側等地方打針, 果然藥到病除, 但不到三個月, 痛楚又再次出現.

  我再次輪侯街症看骨科, 又到相識的政府醫院骨科醫生尋求診治, 他用不同方法給我治療, 最後他對我說, 你的情況是退化, 唯一可以做的是在鞋子內加一個墊, 壓痛的地方減低了壓力便不痛了, 我左右思量, 那是治標的方法, 我一生沒有這個墊便一生都會痛了.

  我開始思考沒有墊的日子如何可以不痛的方法, 我決定飲牛奶, 牛奶不是人人可以喝的, 會拉肚子的, 但為了不痛, 拉肚子也要克服, 於是每天喝牛奶便成為我止痛藥方, 我更向我相識的朋友推介牛奶, 自此我便不藥而瘉了.

  自從三鹿奶粉事故發生後, 我對牛奶起了戒心, 不再喝牛奶了, 慢慢痛楚又回來了, 其實每個人對自己身體是清楚不過的, 只要小心觀察, 我找來解剖書籍, 看了又看, 最後給我發現了人所共知的方法, 在關節 腳跟, 塗活絡油, 冬青油, 按摩膏等, 其實都是把痛楚感覺轉移, 是誤導神經線方法, 清涼感覺消失後, 痛楚又重臨, 無人能倖免的..

  西醫都很明白痛之為痛是由於壓力的大小, 小的壓力令我們知道我們的腳是踏在地上, 大一點的壓力令我們感覺到穿鞋子時把鞋穿上了, 更大的壓力使我們舉步維艱, 痛不欲生, 是神經線把(痛楚)(感應壓力)傳遞到大腦痛感區域, 止痛其實是把痛感從痛點到大腦之間的神經線阻斷, 那就不痛了.

  人們常常都是急功近利, 最好是快過打針, 不理會後果, 如我先前提到的打針, 打的是什麼針呢? 我當時沒有深究, 醫生也沒有說, 但我後來發覺是沙士期間用以治療肺炎的特效藥, 美國醫生發明的類固醇(能醫百病的仙丹), 後果是骨枯, 當然要好好地控制份量, 才不致出現骨枯, 但份量人人不同, 萬一估計錯誤, 那就後果自負了, 很多止痕的皮膚藥膏都有類固醇, 搽了藥膏後一定要把手洗乾淨.

  阻斷痛楚在西醫來說, 只有獨沽一味, 止痛丸, 止痛丸藥效在腦中樞神經, 是治標方法, 長久下來會有後遺症, 對藥物有依賴及會越吃份量越多, 最後要找一種更強的止痛藥才可以止痛.

  中醫也有方法, 但效果比較慢是事實, 因為中醫是辨証施治, 從我的角度去看腳跟痛是骨與骨之間的軟骨, 這些都是身體內鞏固骨與骨之間的搭建結構, 我們從食物中吸收各種營養會有限度地支持這個架構. 年齡大了, 新陳代謝慢下來或者因偏食原因而缺乏足夠的骨膠原蛋白的吸收而導致軟骨層變薄.

  軟骨層變薄了, 本來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由於在軟骨和韌帶以外的作為感應器分布得密麻麻的神經線, 是第一層告知我們大腦的感應器, 包括由皮膚傳來的冷熱,壓力, 遠近等的資訊,因為軟骨層變薄了, 這些感應變得太強烈了, 而成為我們認知的痛楚, 痛楚有時強, 有時弱, 是由於壓力大小, 或者沒有壓力, 尤其是睡覺後醒來, 甚至沒有痛楚, 又或者因血液不流通而痺痛.

  很多老人家不時都會用冬青油, 活絡油等去舒緩痛楚, 其實是一種把神經痛楚感覺轉移視線到另一區域去, 所以根本痛楚沒有消除, 只是將痛楚暫時放下, 涼快感覺過去了, 痛楚便很快回歸到現實.

  根本解決問題是增強軟骨的厚度, 也就是最終辦法, 中醫師一早已經有解決方案----阿膠. 阿膠是驢皮熬成的百分百骨膠原蛋白, 以山東的出品最地道, 只是服食時手續太麻煩, 要燉煮幾小時, 才服用. 歷代太醫都把阿膠列成宮廷保健藥品.

  幸好現在有高新科技研製的山東即食阿膠, 加入黑芝麻, 核桃仁, 君臣佐使的藥性, 發揮得淋漓盡致, 相互配合在人體內進行修護功能, 只要稍為留意, 便會發覺指甲比前長得快了, 沒有失眠了, 是因為核桃仁的藥性, 頭髮變黑了, 是黑芝麻在作用, 縐紋少了, 就是因為細胞加厚了後, 保住水份, 這一切都要長期服用,固了本, 才可以培元, 慢慢恢復過來的, 縐紋不是一下子長出來的, 同樣恢復也要有一個過程, 很多人把骨膠原蛋白塗在臉上, 但可以告訴你皮膚是有防水作用的, 單憑你薄薄塗一層骨膠原蛋白所吸收到的一定有限, 反不及吃進體內的多.很多人都是急功近利, 放棄先固本後培元的自然療法, 他們認為不值得浪費時間等藥效出來, 而不計後果的類固醇*療法,阻斷神經的傳遞訊息, 固然可以收一時止痛功效, 卻忘了骨枯的後果.

*類固醇是美國醫生發明的所謂”仙丹”

  其實骨膠原蛋白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上一代,阿爺阿嫲一早便知道花生, 紅棗燉雞腳就有骨膠原蛋白, 但又不及豬腳, 牛腳筋等的骨膠原蛋白多. 尚有一點要明白的是我們所吃的食物中, 只有百分之三十五被身體吸收, 其餘都成糞便排出, 為了好好吸收所吃的食物, 所有食物都要煮熟並且要小心咀嚼, 唯有嚼得稀爛的食物才容易吸收, 所以肉湯比肉排更易為人體所吸收就是這個道理了.

  骨膠原蛋白其實還有一個副作用, 就是加強身體的細胞外殼, 間接加強身體的抵抗疾病入侵的能力, 中醫因為沒有運用解剖學的知識, 更沒有病理的追查, 一味憑服後的感覺去推斷, 但由於個案多, 類比成果因失敗多, 成功也多, 慢慢便得出經驗來. 就是這兩千多年的經驗, 民間智慧, 須不及經兩次世界大戰累積的診斷手法, 外科手術及物理, 化學, 生物等學科的協同效應的西醫, 一旦說到內科,慢性疾病, 中醫仍然可以藥到病除, 中醫可以說是整體治療, 由根源出發, 反觀西醫是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 有時甚至是鑽牛角尖, 明明是血管系統病的心臟病,換心搭橋, 只是譁眾取寵, 急功近利的方法, 換得了心, 換不了血管, 還要一生不停的吃排斥的藥, 怪不知醫療費用年年增加, 而實效又不見得特別好.

 


返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