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大道東話舊

*鄭寶鴻 | 2010年10月

  1841年開闢的皇后大道東,原來是由花園道起迄至石水渠街,再過則為峽道或稱灣仔峽道。現時則由軍器廠街旁的大佛口起至跑馬地的摩理臣山道。至於花園道至大佛口的一段,約於1970年易名為金鐘道。「大佛口」一名,始於一間約開業於1900年的日資古物店大佛洋行,該地段前身為落成於1844年的東區街市。 

曾發生「毒麵包」案

  街市以東的地段,由1840年代起,為法國教會所有。教會遷往銅鑼灣道後,於1915年將此地段售予怡和附屬之置地公司以興建唐樓,並將在此開闢的兩條新街用怡和兩位大班,晏頓及蘭杜的姓氏命名。在蘭杜街對正的皇后大道東,有一安樂水房(汽水廠)於1904年在此設立,生產以獅球為商標的多種汽水。於1970年初結業拆卸。現時為東美中心。汽水廠東邊的聖佛蘭士街,源於一間同名的醫院,該醫院於二戰和平後才結業。

  皇后大道東與船街交界處為製造麵包的裕昇店。1857年2月,包括港督寶靈夫人在內的多名中外市民,吃了該店的麵包中砒毒一案,鬧至滿城風雨,幸無人死亡。該店對面於1924年有一祿元居茶樓開業,於1960年代中才結業拆卸。裕昇店東鄰乃稱為「大王宮」或「大王廟」的洪聖古廟,建於開埠之前。其旁有一「望海觀音殿」,足以證明此古廟於早期是「望海」的。 


三號差館建於迪龍里

  廟的東面於1959年曾建成一間循環報業大廈。《循環日報》於1960年代初再度停刊後,改作《晶報》的社址。再過與春園街交界處,有一間又稱「香港大舞台」的香港戲院,約建成於1920年。1970年代中改建為合和中心。

  現時胡忠大廈中間部分,原為迪龍里,有數間包括濟公廟的廟宇建於此,在迪龍里口,有一間開業於1880年代的林宏隆玻璃廠。其東鄰為落成於1847年的「三號差館(警署)」。警署的東鄰,為落成於1915年的灣仔郵政分局,現已改為環保軒。  

圖片說明


接近大佛口的皇后大道東,約1900年。


皇后大道東近軍器廠街(約1910年)可見大佛洋行,大佛口以其命名。

 


返回頁首